宁德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于2023年12月成立,曾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、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等荣誉称号。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84年成立的宁德师专计算机室,于1996年更名为宁德师专计算机中心;199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专业专科学生,于2003年3月设立计算机科学系,并于2009年4月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和2010年3月更名为计算机系;201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。学院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、数据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实验中心,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。学院在校生现稳定在1100人左右,在办学过程中,形成了“以就业为导向,素质与技能并举”的培养模式,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。
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,年龄结构合理,专业基础好,教学经验丰富且应用型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人才队伍,现有专任教师62人,专任教师博士学位22人,硕士学位30人,教授6人,副教授9人,硕士生导师6人,柔性引进国家优青人才1人,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2人、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 人、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1人、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,宁德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、苏州东吴科技领军人才1人、宁德市天湖人才20余人。
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,为促进产教融合,校企合作协同育人,学院积极服务地方产业,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“中科曙光产业学院”,与当地国企共建“数智宁德研究院”,合作共办“福耀产学班”、“新能源产学班”,共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,学院实验中心含14个实验实训室,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,各类仪器设备1900多件,总价值1700余万元,其中服务器100多台、电脑500多台。形成了基础验证型实验——综合设计型实验——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分层分类的实验教学体系。承担实验教学任务、积极开展学科竞赛训练、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实训工作。近三年,指导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,荣获省级以上奖120 余项。
学院高度重视前沿领域探索,注重通过科研带动教学,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中,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。目前学院共有3个省部级教学平台,分别是教育部的数据中国“百校工程”产教融合创新基地、福建省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福建省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;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,分别为数字福建老人康复护理大数据研究所、福建省智能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、福建省技术转移机构(宁德师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);联合企业,获批2个福建省“科创中国”博士创新站。近五年来,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余项,其他项目80余项;荣获教学成果奖5项,其中省级2项;荣获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奖2项;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其中SCI/EI收录40余篇;授权国家专利、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60多件;出版教材7部。